明升体育app_明升体育-平台*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保护 > 政策解读
2024年度“6·5”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6-05 字体:[ ]

时间:2024年6月5日下午2:30

主题:2024年度“6·5”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地点:海门区会展中心101会议室

发布人: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局长 刘华军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钱向东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局长 王向阳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龚雪松

主持人: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 施波

邀请媒体:海门日报、海门人民广播电台、海门电视台

邀请对象:区污染防治攻坚办各工作组组长,各区镇、江心沙农场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环保助理;区发改委、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商务局、海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宣传部有关人员、生态环境局中层以上干部。

图文实录:

67d18fd2fd6c196b5e2ad8b23ffb9cf.jpg

c45519b96dee78fc17353cf6dba7f72.jpg

施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2024年6月5日是“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向大家分别介绍2023年及2024年1-5月全区环境质量状况,2024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华军,副局长钱向东、龚雪松,执法一局局长王向阳,我是海门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施波。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区污染防治攻坚办各工作组组长,各区镇、江心沙农场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环保助理;区发改委、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商务局、海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宣传部有关人员、媒体记者以及生态环境局中层以上干部,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有请海门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华军介绍2023年及2024年1-5月全区环境质量状况、2024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

eba5cdcfb77a276e4226b9964fc88b2.jpg

刘华军: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在座不少同志是环保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对海门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有着切身感受,对海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及2024年1-5月海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2024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2023年及2024年1-5月环境质量状况

首先,我们在这里发布《2023年度及2024年1-5月海门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 年,海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嘴鸥大规模齐聚长江海门段,珍稀候鸟黄嘴白鹭首次现身蛎蚜山、黄海“60只海豚结队群游”等壮观生态场景多次亮相央视等媒体。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在南通县市区中位居前列,青龙河治理入选国家长江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获省通报表扬。

(一)2023年空气质量总体平稳

2023年海门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为27.3μg/m3,位列全省第5;全年优良天数比2022年增加了3天,为300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2.2%,同比改善0.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1;各乡镇优良天数比例为80.1%~86.1%,与2022年相比整体亦有所改善。2023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与南通以及全省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23年,我区地表水8个省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和40个区考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其中省考断面浒通河桥、嫩江路桥、海洪大桥年均值达到Ⅱ类;入江河流断面优Ⅲ类比例达100%,保持历史最优水平;长江海门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面积优良(一、二类)比例全年达到100%。2023年,海门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声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2023年,海门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2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3.8dB(A),均处于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等级二级(较好)水平,与2022年相比,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上升1.2 dB(A),等级水平未发生变化。海门建成区1、2、3、4类声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51.3分贝、51.6分贝、56.8分贝、61.0分贝,各功能区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均值为64.9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均值为51.3 dB(A),均处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一级”等级,达到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等级,无超标路段。全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

2024年,海门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定向领航,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奋力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截至5月底,我区PM2.5浓度为36.7微克/立方米,全省第8;优良天数比例为85.5%,全省第5;5月份单月我区优良率及改善情况均位列全省第1。水环境质量较为稳定,今年1-5月份,8个省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水质均达优Ⅲ类。入江河流水质优Ⅲ类比例为80%,长江海门段一级支流中5条支流1-5月份总磷均值达到Ⅱ类要求。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根据上半年功能区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我区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昼间、夜间及昼夜等效声级值均达标,达标率为100%。

二、2024年1-5月水、气、土保卫战工作情况

2024年,我局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守护海门蓝天碧水净土。

一是精准施策增“蓝天”。以改善大气质量为根本目标,2024年全区共编排大气治理项目153项(考核任务为127项),目前已完成大气治理项目133项,完成率为86.93%。4月底全区有机液体储罐已全部完成高效呼吸阀更换,为全区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奠定基础。申报大气污染物收储项目25项,共计申报收储量320余吨。开展13家铸造行业大气专项执法帮扶,指导中天钢铁申报A级企业,指导培育6家铸造单位申报B级企业。持续推动国三、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目前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已完成73辆,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已淘汰24辆。下半年,海门局将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对工地扬尘等环境整治工作;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利用飞航、走航、红外等手段加强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巡查检查;强化执法帮扶力度,开展资金奖补等政策宣传,助推企业废气治理提标升级,培育优质企业;加大收储项目摸排和持续推动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

二是正本清源保“碧水”。下发了《南通市海门区2024年提标治水攻坚行动方案》,每周开展水环境问题督查,发出《水环境质量每周督查工作专报》13期。围绕全区14个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目标,全方位开展预警管控。充分利用海门环境App,实时掌握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状况,积极化解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站日均值超标问题。1-5月份发出预警信息38起。围绕全区5条入江支流总磷达到Ⅱ目标的要求,开展了10个行业的600多家涉磷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临江新区稻香河片区和三厂工业园区五七河片区环境整治,提升省考断面达标保障。针对截流井污染问题,积极排查问题,督促截流井维修管理。积极向省厅申报2个省级资金补助项目。下一步将进一步对省考断面上游10公里、下游5公里范围主要污染源、风险源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对要求达到Ⅱ类水质的省考断面开展全线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圩角河城区片区水环境整治、管网维修整治及通吕运河沿线总氮排查整治工作。

三是源头防治护“净土”。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深入推进高风险遗留地块风险管控,剩余3个地块正在实施推进中;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组织29家重点监管企业环保总监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业务培训;对25家单位问题整改工作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严控重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第一季度海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会同区住建局推进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6574户农户的治理,涉及77个行政村,2024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83%以上。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固体废物风险领域管理,牵头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处置倾倒排查专项行动,累计发现各类问题88个,已完成整改65个,剩余问题正在持续整改中。加快一般工业固废收储运一体化项目,印染污泥、家纺废弃物协同处置等“无废城市”重点项目落地生效,健全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接下来,海门局将高质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高水平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标准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公众满意度、获得感。

施波:

谢谢刘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有请媒体记者就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海门电视台:

为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海门生态环境局在差异化监管方式有哪些创新举措?

eae50b4436a4956dcbe1abd638ceddb.jpg

王向阳:

今年以来,海门生态环境局树立“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服务”的意识,推动“指导服务先行、执法关口前移”,提升环境执法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生态环境部门服务企业发展水平,统筹好保护生态环境与支持服务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远程监管,无事不扰

全面推行非现场执法检查,除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等确需要现场检查的,对正面清单企业、白名单企业及安装有在线监控的重点监管企业实行非现场执法检查,切实减少企业现场检查次数。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及应用,明确以非现场执法为主的执法模式,截至5月底海门生态环境局非现场执法数量占执法任务总数比例49.69%,名列南通市第一。进一步规范非现场执法程序,推进市平台非现场监管应用场景建设,优化指挥调度预警指标和规则。实施“自动+人工”双线索派发机制,组建数据战队、数据室,依托专业团队定期筛查问题线索,精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还降低了企业应对检查的负担,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工单管理,压降频次

全面应用江苏省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执法业务管理系统,推行“工单制”执法,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实施检查,除信访举报、突发应急事故、发现异常线索外,不随意增加检查对象,执法人员原则上不接受工单外的执法检查任务,执法人员在没有接收到工单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地进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主体打扰。践行“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服务”的理念,一次检查中对企业环评、验收手续、排污许可证核载内容、治理设施设计、危险废物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面体检帮扶,并指导企业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同时以大案要案为抓手,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四类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环境犯罪案件,坚决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1至5月份,海门生态环境局共开展工单式执法607次,电子工单以外的执法记录数占标准执法记录总数的比例为2.35%,名列南通市第一。

(三)推进正面清单,动态调整

坚持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和差异化执法监管原则,优先将环保信用绿色等级(诚信)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持证排污企业,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逐步扩大正面清单企业数量。目前正面清单企业数占排污申报重点单位30%。每季度根据企业环境违法情况对正面清单企业名录进行动态调整,畅通进出渠道。每年按照企业所属行业及排污量等因素,动态更新全市“双随机、一公开”企业抽查库。

(四)部门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

深化与住建、交通、自然资源、公安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开展联合“双随机”检查,开展扬尘治理、机动车排放检验检测机构、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自然保护地、城镇污水厂等联合执法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联合办案、关联案件协查、委托调查取证,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联合抽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1至5月份,海门生态环境局共开展联合执法六次。

(五)企业邀约,上门免费体检

现在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有“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的转变趋势。对此,我们也率先起草了《涉企“邀约式”检查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发挥行政执法教育、引导功能,指导企业事业单位排查环境问题和违法风险,推动企业事业单位实现管理规范、治污有效、排放达标。五月下旬,我们开展了首次“邀约式”检查服务,执法人员会同行业专家,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检查、视频核查等方式,对企业人员教育培训、操作规范、数据传输等环保相关领域事项进行了全面检查,共发现7处问题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已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下发了《“邀约式”检查服务行政指导意见书》。下一步,海门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推广“邀约式”检查服务模式,主动了解企业的邀约意向。执法分局开展检查服务指导后,将及时做好回访与跟进,督促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帮扶成效。同时,还将深入开展基层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需求和难题,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案,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效促进企业治污环保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六)整合执法人员与乡镇网格员资源,推行分级分类监管

为了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实现环保执法分局人员与乡镇网格员有机融合,我们还试行了生态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充分发挥了乡镇、环保办、网格员的作用,按照企业污染情况实施差别化监督管理,减少环保部门对一般企业的检查频次。目前,我们已经在三厂工业园区和临江新区进行了试点,将辖区内企业分为ABCDE五类进行监管,其中,A、B类企业由属地执法分局进行管理,并实行“包企到人”,实现“点对点”服务,以非现场监管为主;C类企业由区镇生态办、环保管家或企业环保总监联合进行巡查,D类企业由区镇网格员巡查,E类企业由区镇生态办进行常规巡查、生态环境部门不定期监管。每季度初由乡镇“三代表一委员”摇号抽取一定比例企业,由区镇生态办、网格员等对名单内企业进行巡查,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移交属地执法分局进行立案查处。

海门日报:

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在污染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下,海门生态环境局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是如何为生态环境管理精准施策的?

4b21642fdd1ceedcd36192347d8ddb8.jpg

龚雪松:

近年来,海门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变“智”理,逐渐走出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路径。

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各种在线监控设施对企业污染物实现实时监控。众所周知,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目前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主要有末端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和工况监控四种。

在采用数字化监测监控系统前,执法人员主要通过每月随机任务和专项任务对重点排污监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凭借自身经验开展现场执法和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实时了解被抽查企业的环保治理情况。同时,对被检查企业是否在检查后贯彻落实整改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进行实时监督。现在通过监测监控平台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借助专业软件筛选问题线索,进行综合实时研判,靶向查找企业排污痕迹,准确锁定问题,实现精准监管;部门上下联动,通过“实时监测—超标预警—数据分析—指挥调度—核查反馈”五步,实现生态环境隐患早发现、险情早排除、漏洞早堵塞,避免更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产生。就比如在某公司废水COD数据超标案件中,执法人员通过在线监控平台发现企业数值异常,经现场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通过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行为,目前已移送公安部门。

目前,我区排污许可证申领企业369家,已全面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任务,即污染源在线监控、用电监控和视频监控。通过对末端数据的研判,2023年,海门局共发现问题线索1000多条,发出预警217条,立案13件,处罚11件。总而言之,数字化监测监控平台改变了以往我们的工作模式,不仅有效节省了执法人力,实现精准执法,更对排污单位实现“无事不扰、违法必究”,有效推动了“非现场、不接触”的新型监管模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务实之策。

下阶段,海门局将以数字化监测监控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数据基础,持续提升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的规范化,加强对企业数字化监测监控的培训力度,强化运维单位监管,加强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让海门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舒心。

海门广播电台

近年来,海门生态环境局如何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解决环境信访突出问题,提高环境问题整改实效?

0a06caab059d44286d5137118745bcf.jpg

钱向东:

2024年以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以群众期盼为指引,以群众感受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领作用,融合村居社区基层绿色网格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信访”联动机制,改进“法治信访双向规范”办理质效,提升“基层自治调解队伍”能力素质。2024年1-5月,共计受理调处环境信访纠纷862件,同比下降14.2%;村居网格吸附化解初信初访率94.2%。12345热线工单办理满意度99.49%。具体来说,为了提高辖区内群众对于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感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我局在环境信访调处方面,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落实三联机制推进齐抓共管。以党建“绣花针”穿起信访控减“千条线”,融合“党建红”“生态绿”“网格化”,区、镇、村、企四级联动攻坚克难重点信访。以服务营商环境活动为契机,畅通“党建引领+”“领导重视+”“基层自治+”三联机制。2024年,开展了局长大接访活动,先后成功化解信访堵点积案3起;组织各村居社区网格张贴环境管理公示牌约3995处,发放便民联系卡约2.4万张;在村居社区一级网格吸附化解初信初访89起;助力印染、汽修、涉磷等行业企业减污减排规范环境行为;推动涉法诉讼环境纠纷依法分流分类处理。

二是做好两篇文章回应群众诉求。搭建“围炉夜话”平台,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基层一线听取民声民意,先后对群众反映的泯沟黑臭、建房垃圾乱堆放等10个农村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工作。邀请环保“老舅妈”,发动各地乡贤能人主动参与环境纠纷调解,以乡情俗理化环境纠纷,避免矛盾久拖不决、进一步上行。清单制办理2021年—2023年期间重访越访,试行“二诉必查”“60分钟环境信访服务圈”,针对群众重复两次以上的投诉问题,制定清单开展排查督查,严肃查处群众反映的28起环境违法行为;构建“大环保”格局,推动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共治,与检察院加强司法联动,磋商环境问题;开展有奖举报、匿名信访公开答复,化解群众心结,破除企业舆论困境,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

三是精准服务企业确保长效管控。定期开展“执法大讲堂”,走进企业进行实战训练,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和区镇环境监管员共同参训,执法“能手”与调解“能手”互帮互助互学,在政治上“铸魂”、能力上“铸剑”、底线上“铸盾”。以“国标”为基础,“民标”为方向,“一对一”精准服务涉访企业,确保群众诉求搞清楚、企业困难摸清楚、化解措施理清楚。

下一步,海门将以环境信访工作“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围绕“提升政治引领能力、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五大能力建设,纵深推进环境信访法治化工作,打造诉源治理及法治信访“海门样本”。

施波:

感谢各位媒体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借此机会,对各级领导、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海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